• 2023年第0卷第16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 香山寺

      2023(168).

      摘要 (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封底
    • 香山寺

      2023(168).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营造·技术
    • 开斗砌模式:传统墙体斗砌营造技艺解析 #

      2023(168):1-5.

      摘要 (2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墙体砌法和文化传统关系密切,开斗砌是我国传统营造的一种典型代表,近代以来,被外观相似的空斗墙砌法取代。重新认识开斗砌,分析其技术特征和构成逻辑,有助于传统营造的传承和发展。

    • 故宫景福宫墁冰纹石的初步分析研究

      2023(168):6-9.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墁冰纹石鲜有报道,为探索其研究性保护方法,本文对景福宫区域墁冰纹石进行了实地调研。首先,根据石墙病害调查对石块的颜色配比、病害面积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次,结合薄片鉴定、X 射线衍射、体积密度和吸水率测试的结果进行石墙的病害分析,讨论墁冰纹石的材料、工艺等,本研究可为后续保护性修缮项目提供参考。

    • 浙西南景宁畲族民居木构侧样研究 #

      2023(168):10-15.

      摘要 (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当地畲民多居住在交通闭塞的深山密林中,受外界影响小,因此其居住的畲族民居自身所承载的木作营造技艺仍沿用着传统做法。通过田野调查收集当地畲族民居侧样数据,从诸多侧样所呈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中提炼侧样分型规律并对其进行分述,再结合当地大木匠师手绘的定盘图与民间营造典籍,辨析景宁畲族民居侧样原型,了解畲族民居从应然至实然的营造过程。同时从人的主观导向和自然的客观影响两方面对侧样分型规律成因进行分析,最后将所得的分型规律及侧样原型与温州泰顺和江西吉安进行对比,从而厘清景宁畲族民居侧样营造技术与其周边地区的渊源,为本区定位以及当地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 广佛地区古路石板(梁)桥研究 #

      2023(168):16-22.

      摘要 (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广、佛为地域背景,以古路上的石板(梁)桥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测绘、文献和案例分析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石梁桥的类型、形制等,以此来总结其地域特点。本文研究是广东古路驿传遗产建筑研究的一部分,其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值得研究和保护。

    • 颐和园万寿山前山核心区现存石雕考察与研究 #

      2023(168):23-29.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石雕制品因较好的耐久性,通常更利于保存建筑群的时代信息。颐和园万寿山前山核心区在经历火劫和重建后,就沿用了大量制作于乾隆时期的石雕制品,其中建筑基础、台基、栏板和望柱具备尤为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现存排云殿、佛香阁台基进行了详细考察,发现排云殿台基是在原大报恩延寿寺大雄宝殿的台基基础上改造而成,而佛香阁台基则全部拆除重建。这一认识从实物资料的角度对颐和园营建档案进行了细化和完善。

    • 从营造工艺视角看明清北方官式建筑传统油作工具的特征 #

      2023(168):30-33.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营造工艺的视角对明清北方官式建筑传统油作工具进行分类,结合油作工艺操作现场调研、工匠访谈、历史文献调查等研究方法,详细论述了地仗工艺、油饰工艺、贴金工艺操作程序下工具的形制与使用特点,并讨论了传统油作工具的现代变革对操作工艺产生的影响,亦对工匠、工艺与工具在社会发展下的现实问题作出了探讨。

    • 能工巧匠,艺术瑰宝 ——智化寺转轮藏赏析

      2023(168):34-38.

      摘要 (20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智化寺转轮藏是北京地区保留至今的唯一一具明代转轮藏,距今已有 570 余年的历史。其建筑结构严谨,雕刻艺术精湛,佛教涵义深奥,既具有古典建筑的美感,又包含了设计建造者对佛教教理的领悟,是宗教文化物化的表现形式,堪称是一件绝世的艺术珍品。本文从结构特征、装饰工艺、实用功能和深远寓意四个方面对智化寺转轮藏进行简要解析,感受中国古代工匠的奇思妙想,欣赏转轮藏的营造之美,体味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华夏先民的无穷智慧。

    • 北京安乐禅林建筑初探

      2023(168):39-43.

      摘要 (1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安乐禅林是北京南城一处疑似始建于明代的佛教寺院,原为三进院落,现仅存两进、6 栋文物建筑。安乐禅林虽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基本未被开展古建筑调研,没有专题研究成果。本文是在对其现状实测、文献查阅、碑文读释等基础上,挖掘安乐禅林古建筑群的历史信息和文物价值,探究其布局演变与形制做法,以期填补关于安乐禅林研究的不足,并作为对其持续研究和全面保护的参考依据。

    • >规划·设计
    • 元代《唐骊山宫图》中的风景空间图式研究

      2023(168):44-49.

      摘要 (2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唐华清宫是隋唐时期长安都城东郊的一处温泉行宫,因其有骊山之形胜而作为帝王东宫成为后世模仿的原型和典范。《唐骊山宫图》由北宋画家游师雄在继承唐代“计里画方”的基础上采用平立结合的混合比例绘制而成,元代经李好文在保持原图内容和风格的前提下缩小摹绘成副本,并保留在《长安志图》中。本文以图式分析法对元代《长安志图·唐骊山宫图》中的景观进行解读,以辨方定位、分景画方、寻景揽胜等方式进行景观要素的提取与分析,剖析其图式中所含的空间关系和结构逻辑,以求诠释古人的风景规划理念、设计方法与营造意匠,并为传统地方文化景观研究和当代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方法与借鉴。

    • 高密度建设背景下岭南历史文化街区通风设计策略研究 #

      2023(168):50-53.

      摘要 (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综合影响导致了岭南地区夏季升温形势严峻。岭南历史文化街区由于新旧混合的建设现状,密集的建设环境,面临通风不畅、热岛效应严峻的气候环境问题,加强通风是缓解街区夏季高温状况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取广州文德路街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分析街区风环境现状,识别街区通风问题区域,从建筑、街道以及绿地空间三方面提出通风设计策略,并用流体动力学模拟比较改造前后核心空间节点的通风状况,验证通风设计策略的可行性,为岭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提供参考。

    • 再议文化之时代性和民族性 ——记江苏丰县汉皇祖陵文化景区项目设计

      2023(168):54-57.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文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文化的发展有客观自在的规律,而建筑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表征,他是历史的反照镜,是人文的记录者,涵盖着与文化相关的一切特质,这就要求建筑创作者要深刻的了解其中的要义,其一,建筑创作要立足本土,此为民族性;其二建筑创作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要对传统文化之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此为时代性。本文以江苏丰县汉皇祖陵文化景区项目的建筑创作为切入点,谨借张岱年先生所议之“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为题,旨在阐述经验、总结方法,力图探讨在建筑创作层面中如何将文化之时代性和民族性得以昭示和彰显。

    • 北宋洛阳东城衙署庭园遗址复原研究 #

      2023(168):58-63.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衙署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现存的宋代园林却尚无完整实例。洛阳东城发掘的宋代衙署庭园遗址,无疑为北宋衙署园林的研究提供了典型实例。以考古发掘报告及现存遗址作为复原基础,结合同期衙署园林营建背景、建筑规范等资料为复原依据,相关绘画为佐证,对该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建筑单体进行初步探讨;并从建筑艺术、植物配置、理水、空间意境等方面对其庭园造园意匠进行分析,总结该衙署园林的园景与园境特点。为后续洛阳东城衙署庭园整体复原研究及北宋衙署园林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 四川阿坝嘉绒藏区官寨建筑探析 # ——以黑水芦花官寨为例

      2023(168):64-68.

      摘要 (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官寨建筑是土司制度影响下所形成的地域建筑形式和历史文化遗产,因其杰出的建造技艺、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独特而丰富的空间和体量构造构成了四川藏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景观和文化视觉印象。本文以嘉绒藏区极具典型性的芦花官寨为例,通过在地调查研究以理清芦花官寨的历史发展脉络,并结合田野材料、史志文献、历史图像等资料相互验证,分析官寨建筑在择基选址、空间布局、材料结构和装饰细部上的主要特征,着眼当下以期为嘉绒藏区官寨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

    • 基于地方志的湖北地区佛寺分布时间特征研究

      2023(168):69-72.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两晋至明清时期的湖北寺院为研究对象,通过湖北地方志等资料的爬梳整理,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该时期湖北寺院的时间分布进行分析,并探讨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结果表明:(1)从两晋至明清四个时间段来看,湖北寺庙修建数量从两晋至明清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2)早期湖北寺庙大多以新建为主,随时间后移,重修寺庙比重增加;(3)佛寺分布的时间特征受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

    • 张坑村张氏宗祠建筑尺度分析

      2023(168):73-76.

      摘要 (2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东莞张坑村张氏宗祠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建筑较为准确的实测数据。针对测绘结果选择通过分析斗栱等构造的微观尺度推导出建筑营造尺规格为 300mm/ 尺,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建筑大木构的尺度及建筑平面与剖面的数理几何规律,发现建筑平面与大木构架间存在相互约束的关系,可以推测张坑村张氏宗祠应该存在一套设计标准。

    • 隙地宅园造园理法浅析 ——以震泽师俭堂等为例

      2023(168):77-82.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苏州震泽师俭堂之鉏经园,面积仅约 170m2,但园居功能齐备,山石小景生意盎然、薄有洞天。此等隙地宅园是私家园林中最为日常性的一类,大多用地有限,边界不规整,但在造园时却皆能整饬空间秩序,且形成各具特色的景境体验,因此更适宜讨论传统园林“以小见大”的空间艺术。本文从隙地宅园的立意和审美基础着手,以篆刻章法做布局类比,研究山水理法在处理具体场地问题时的灵活性,探讨此类园林的共性特征和师俭堂造园特色之处。

    • 基于空间分析技术的明清时期河西走廊城镇风貌特征研究 #

      2023(168):83-88.

      摘要 (3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空间句法认为人与环境间的作用源于空间形态的组织,而空间形态强调的是动态的社会环境。道路是城市的基本骨架,空间句法通过对道路轴线的分析,来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Arc GIS 一直致力于地理信息以及建筑环境信息的描述,通过分析可以较为直观的了解城市建筑之间的联系和城市结构的特征。本文利用多种空间分析技术,通过系统分析河西走廊主要历史城市明清时期的地理环境、山水格局、城市格局、典型地标等空间要素来研究河西走廊地区的城市风貌特色,从而探讨河西走廊地区城市传统风貌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谋求城市、文化、自然三者的协同发展。

    • 《艺圃图》与姜氏时期艺圃史事新考

      2023(168):89-93.

      摘要 (3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艺圃相关文本与图像的史论研究大多关注文学修辞与复原,而少考证与分析。利用明末清初姜氏园居期间所留存的文献,作图像志与图像学分析与互文性解读。指出《艺圃图》的受画人应并非姜埰而是其仲子姜实节,图中所呈之景也是两代人营园所成。父子两人处境及想法的差异,也显现在这一时期的园林布局中。

    • 南海丝路沿线民居天井空间自然通风模式研究 # ——以海南为例

      2023(168):94-98.

      摘要 (2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南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沿线保存了大量极具保护价值的传统乡土民居。天井是该地区传统民居进行微气候调节的重要空间类型之一,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模式。为了解天井空间对民居自然通风调节起到的作用,以及天井的不同空间尺度在新民居设计中的应用导向,以海南传统民居为例,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定性分析采取典型传统民居类型学和热成像分析法,定量分析采用夏季实地测试和 CFD 软件模拟两种方法,对带天井民居和不带天井的民居进行实地测试对比分析,并对四边围合型天井的不同几何形态和空间尺度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井对建筑能够起到降温、除湿和增强自然通风的作用;南侧朝向的半围合天井更有利于通风,四面围合式天井可通过增大南侧前厅的门窗面积比改善整体风环境;在建筑高度相同时,面宽与进深比为 1:1 的天井具有最佳的建筑风环境,有助于改善室内外的自然通风状况;当面宽与进深比相同,建筑层高较低时,自然通风效果较好,过高的建筑层高不利于室内通风,宜在南北外墙开上下双层窗解决室内顶部空气不对流的问题。

    • 低技术策略下徐州传统民居生态适应性探析 #

      2023(168):99-103.

      摘要 (3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低技术是人类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成熟技术,在尊重自然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社会文化延续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以徐州传统民居为例,从“低技术”这一视角出发,探讨传统民居的生态适应性特点,并将其总结为因地利、取适材、低技术等三个特点,探究低技术与徐州传统民居在规划、设计及营造方面的结合,借此阐明本地低技术的建筑特质与内涵。

    • >文化·理论
    • 园由印生:齐白石篆刻艺术博物馆创作思考

      2023(168):104-109.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印章、园林、山水三者艺术精神的共通性,以齐白石篆刻艺术博物馆为例尝试探讨当代园林建筑的设计可能。从白石先生“印从书出”的理念,推演“园由印生”之概念,进而通过“印化空间”的方法抽象建筑几何形式,同时结合山水精神的意境营造,最终达成博物馆内部居、游、行、望的林泉意趣。实践说明只有不拘泥于传统符号的束缚与定见,真正根植于中国文化观念的一致性,且彻底探究园林语言的本质逻辑,园林精神才可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 晚明王士性的“游道”思想及其在白鸥庄营造中的表达

      2023(168):110-113.

      摘要 (2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晚明时期的旅游活动极为兴盛,许多文人发展出了自己的“游道”思想并渗透到当时的园林营造中。其中地理学家王士性的游道思想与造园艺术的结合尤为独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对白鸥庄进行了复原,分析其营造内容,总结其“集锦式”园林的空间特征与内涵,挖掘其造园手法与王士性独特旅游经历及观念的关联。

    • 东汉洛阳广成苑考略 #

      2023(168):114-117.

      摘要 (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广成苑是东汉洛阳郊区的一座皇家园林,其景观内容与西汉的郊区园林相同,以天然山水为主。但由于两汉社会政治形势的不同,广成苑在园林的服务功能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引起了皇家园林与都城关系的变化,在古代都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通过文献考证,对广成苑的地理位置和景观特征进行考察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社会功能及其与都城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探讨。

    • 明长城真保镇军事防御体系空间布局与自然地形探析 #

      2023(168):118-122.

      摘要 (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真保镇作为“内边”长城,依托太行山自然地形,从太行山脉的北端,一直延伸到河北省南端,旨在抵御山西来犯之敌,保护京城安全,构筑起河北西部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文章以明长城真保镇军事防御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史料梳理,运用 ArcGIS 地理信息平台,从军事防御体系构成、防御层级与联合防御、军事地形分类与等级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还原防御体系各子系统间相互协作形成的复合网状联动防御结构,归纳总结出真保镇军事防御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地形间的关系。

    • 紫禁城寿安宫的添建与改建蠡测 #

      2023(168):123-126.

      摘要 (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寿安宫的位置位于紫禁城的外西路,1925 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后,这里被辟为故宫图书馆的办公之地。这里的建筑始建于明代,清代经历朝添建,逐渐变成今天的规模。根据档案记载,我们可以查到当年这座宫殿,不同时期的地面主体建筑与格局。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