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16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 颐和园佛香阁

      2023(165).

      摘要 (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封底
    • 颐和园豳风桥

      2023(165).

      摘要 (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规划·设计
    • 街巷空间更新的“尺度调适”研究

      2023(165):3-6.

      摘要 (4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历史城市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其肇基和演进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有其营城规则和街巷空间的建造规则,积淀了历史文化并成就了城市的风貌形态特征。在当今城市存量提质的发展路径下,各城市在改造街巷空间的同时,保护、延续和凸显文化特征成为更新提质工作的重点,并制订了多个层面的更新导则,以协调街巷物质空间的整治更新工作。在老城的建造规则中,街巷空间不仅成就于物质界面,更与人群的生活行为紧密相关。人们生活行为构成了街巷空间建造规则中的尺度逻辑,且街巷空间的尺度对风貌特色的存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挖掘建造规则中的尺度逻辑,宜为街巷空间更新提质实践的重点内容。

    • 天津市西井峪村传统院落景观活态更新策略 #

      2023(165):7-11.

      摘要 (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天津西井峪村传统院落景观是典型的地域性民居,在营建技艺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生态、文化理念,能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总结西井峪村传统院落景观的现实需求、利用“活态更新”理论指导传统院落景观环境、干砌石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从而达到传统院落景观优化的目的。文章梳理了符合活态传承理念的村落人居环境改善方式,以期为传统院落景观活态遗产传承提供可行性设计参考。

    • 文化交融视野下的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特征探析 #

      2023(165):12-18.

      摘要 (3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坊七巷是福州千年历史文化的典型缩影。坊巷格局借鉴“里坊制”,坊巷内的私家园林体现了隐逸文化、福州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对私家园林精神意趣、表现形式、建筑风格的影响。坊巷格局与私家园林在时间、空间、序列、邻里上关系紧密,为私家园林文化的孕育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对福州三坊七巷的坊巷格局成因、坊巷与私家园林的共生关系、私家园林的文化交融特征进行剖析。三坊七巷私家园林作为历史文化载体,反映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引起的文化涵化;壶天之隐的园居思想推动了造园的积极主动性;坊巷环境与个体审美促成私家园林格局的统一与差异;私家园林的营造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共同创新园林要素,以期为福州地域性园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新乡南太行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特征及环境适应性分析 #

      2023(165):19-23.

      摘要 (4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新乡南太行地区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结合无人机航拍、文献查阅等方法,从整体视角对该地区村落空间的构成要素进行剖析,并探讨村落营建中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1) 村落选址多位于山麓或谷地; 2) 根据村落位置及街巷形态,可分为之字型、叶脉型、网格型三种类型;3) 适应地形的山地建造方式有三种:层叠式、高台式、错层式;4) 整体村落环境呈现“林 - 宅 - 田 - 水”四素同构的村落垂直景观模式;5) 作为村落空间构成要素的“三生空间”相互关联,满足了人类的生存、安全、宜居需求。

    • 烟台邓勒普旧宅研究

      2023(165):24-27.

      摘要 (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建筑测绘,研究烟台邓勒普旧宅的构造;探究和介绍殖民地时期建筑特色及其固有的价值与特色。

    • 阿勒泰图瓦人草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解译及变异诊断研究 #

      2023(165):28-34.

      摘要 (3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图瓦人属北疆古老游牧民族之一,跨境生活以及小族群的属性使得对他们的研究和调查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文化意义。基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相关研究,选取我国三个保存相对完好的图瓦人草原聚落为研究对象,系统建构了“空间”“地缘”“文化”三大聚落景观基因系统并对其进行多尺度识别、配对、解译,分析目前聚落中的基因异变现象,对异变基因进行修复、改善。旨在梳理完善当前传统民居景观基因谱系划分的理论和方法,丰富我国的传统聚落基因库,并为游牧民族草原聚落基因信息链修复及景观基因区域识别提供可靠辩解的图谱借鉴依据,为保护和发展牧民定居聚落提供科学依据。

    • 释义“室”兼论中国早期明堂路寝建筑空间形式寓意 #

      2023(165):35-41.

      摘要 (4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王国维先生《明堂庙寝通考》提出以“室”为宫室之制始的观点。本文从阐释“室”所反映的“中和”宇空文化象征寓意出发,以各家学说观点对照先秦建筑考古成果的二重证据分析方法,阐释中国早期宫室建筑形制发展与文化象征意义传续之间的关系,再论王国维先生“四栋(阿)之室”原型理论对于分析中国早期宫室建筑形制的重要价值,进而论证了以“择中”和“顺应天时”为思想核心的周制明堂“五室”形制来源以及早期宫殿建筑路寝“一室四堂”空间结构合理性以及对宫城“三大殿”格局形成的影响。

    • 唐宋士人南方造园营居的地域养生特征研究 #

      2023(165):42-45.

      摘要 (4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不同的地域风土物候关系着不同的环境致病因素,决定了防病养生的关键内容。以唐宋士人白居易、柳宗元和苏轼为例,通过梳理古籍、园记和传统医学理论等资料,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揭示士人宅园因应南方自然风土,实现环境养生的园林营建方式,剖析宅园的地域养生特征及要素构成。在物质环境养生特征方面,归纳为防“瘴”减害、高爽气清的基址,招凉避暑、自然颐养的园境以及透风遮阳、简朴雅洁的居室;在精神环境方面,指出士人宅园养生特征表现在“安全庇护——应激恢复——现实超越”三个层次。与地域自然风土环境建立联系的传统园林养生的研究成果,对拓展健康导向下的风景园林理论研究的视角和维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关于汉代“反宇”记载和建筑明器不相验证的现象研究 #

      2023(165):46-49转114.

      摘要 (4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没有实例遗存,后世对汉代木构建筑的风貌了解大致有两类媒介可以借助,其一为汉赋,其二为出土实物(建筑明器、画像石及画像砖等)。然而,汉赋中的 “反宇”记载与出土建筑明器中绝大部分为直线屋顶的现象并不相互验证。针对此现象,作者以河南地区为研究范围,先将《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一书中提到的 175 件建筑明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类统计,总结其特征;再与《后汉书 礼仪志》中记载的帝王丧葬所使用的明器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借助对汉代帝王陵墓材料选用及墓室形制的研究。研究初步认为此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汉赋和建筑明器刻画对象的不同所导致的。汉赋中“反宇”记载反映的应是级别较高建筑的特征,如宫殿建筑;而不见于帝王丧葬明器系统中的建筑明器类型,可能是民间自发使用,其直线屋顶形态为汉代时期当地民居建筑的特征。

    • 新区核心到闹市一隅:南京近代公园建设与规划研究 #

      2023(165):50-53.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京作为民国时期的首都,近代公园的营建和规划活动较为活跃。本研究通过细致梳理一手史料和档案文献,揭示其建设和规划的总体历程,概括出南京近代公园发展的五个典型特征,具体表现为与城市发展方向的契合、利用自然山水、整理遗存古迹、整顿美化市容以及为市民提供日常休憩娱乐场所,以上特征体现出南京近代公园的主要辟建路径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初期公园的建设和规划主要源自于当权者自上而下的倡导,受到政治因素的主导影响,后来对自下而上的民众使用需求愈发关注,社会和文化等其他因素介入程度增深,影响了公园的规模尺度、空间布局、功能设置及设施配置等基本属性。

    • 故宫西河沿旧存溜金斗栱木构件整理调查报告 #

      2023(165):54-57.

      摘要 (4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故宫西河沿旧存斗栱构件进行整理、测绘,聚焦其中 590 件溜金斗栱构件。通过进一步比对构件数据,分析讨论溜金斗栱各构件的形制与关系,发现溜金斗栱平身科、角科及柱头科构件斗口相同、形制统一,其中溜金斗栱平身科可以组装成攒,角科及柱头科可以组装三层。通过历史档案与口述史调查结合故宫北上门形制做法与历史测绘数据,推测所调查溜金斗栱构件原属北上门。

    • >营造·技术
    • 兰州地区斗栱营造特色研究 #

      2023(165):58-62.

      摘要 (3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兰州地区传统建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尤以斗栱最为突出。然而,这种地方营造技艺在实践中正面临失传的问题。基于匠师图档与实物遗存进行互参互证,结合匠师访谈进而归纳兰州地区斗栱的构造规律以及营造逻辑。从释名到类型分析,建立兰州地区斗栱营造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构建兰州地区传统建筑营造体系做好积淀。

    • 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木构建筑檐下构造的演进与特征探析 #

      2023(165):63-73.

      摘要 (3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类整理南北朝至隋代北方地区大量考古实物与图像资料,扩展了以往相关研究的样本,进一步归纳并分析了北朝木构建筑檐下结构的演进与特征。关注檐柱、纵架、横架之间的细节关系,将其概括出五大关系类别及特征,并按时间及地域进行梳理,初步得出北朝木构建筑檐下结构演进线索,发现其檐柱和纵架、纵架同横架之间的整合过程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且诸如铺作、下昂等主要技术特征在北朝前期均已得到体现,后世惯用的阑额普拍枋组合作法也可找到缘起痕迹。

    • 沧海桑田下的岭南文化遗珍 # ——珠江三角洲蚝壳墙的营建

      2023(165):74-77.

      摘要 (16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牡蛎壳是岭南地区极具特色的乡土建筑材料。岭南珠江三角洲食蚝、养蚝的传统历史悠久,而使用牡蛎壳砌筑墙体的习俗则可追溯至唐朝。蚝壳屋随着宋元时期岭南地区人口大量增长而兴起,挖掘地下蚝壳的壳矿事业又与明清时期沙田的开发并驾齐驱。较之闽南蚵壳厝,岭南蚝壳屋有其独特的建造智慧,体现了先人对地下海洋资源的态度。

    • 无锡惠山浜祠堂望砖修缮工艺 #

      2023(165):78-82.

      摘要 (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香山帮建筑大量施用望砖,本文实录无锡惠山古镇惠山浜祠堂修缮工程中所施望砖修缮工艺,分为病害勘察、拆卸清淤、本体整修、望砖铺设四个阶段,详述各阶段材料、工匠、工序、工具、工艺操作要点等,与《营造法原》、《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南方地区)CJJ70-96》等文献比对并客观分析原因。以一例详尽的真实记录揭示复杂的真实现场与文本之间的差距,以期促进香山帮建筑望砖修缮工艺的研究与优化。

    • >文化·理论
    • 海草屋面之生态智慧与营造技艺演进研究 #

      2023(165):83-86.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草屋面是沿海地区乡村住居的一种传统屋顶形式,蕴含了沿海特定地域居民的生态智慧,却面临着原材料匮乏、营建技艺流失的困境。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其营造技艺也进行着演进和优化。本文结合实地调研和定量实测分析,从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和防灾性能三方面对海草屋面的生态智慧进行剖析,并从技艺演进的传统建构、现代修缮及新技术创新三个角度研究海草屋面不同阶段的营造技艺,力求将我国海草屋面的营造技艺得以记录与保留,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技术优化,从而为传统海草房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 寓画于园,以画探园:《红楼梦》大观园园林空间的画意营造 #

      2023(165):87-90.

      摘要 (2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曹雪芹对大观园的空间营造与当时寓画于园的宗旨息息相关,以山水画的空间法则解析大观园园林空间营造意匠,可以拓宽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画意内涵。大观园园林空间在动态游观法则下,从整体与局部、空间序列、景观集群三个方面推进了园林空间形态的完善;在气韵生动法则下,从风声、水声、动物声三种声景营造加强了园林空间结构的音韵流通;在象征隐喻法则下,从植物象征与文学象征引发了园林空间氛围的意境呈现。大观园园林空间的画意营造,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经典内核,又有园林空间形态、结构与氛围方面的创新和拓展,体现了诗意栖居的和谐境界。

    • 清代信江书院园林图式语言研究

      2023(165):91-96.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清代信江书院园林是一种典型的山地园林与传统文化景观,其园林景观中存在一种程式化、类型化的特征。本文先对清同治《信江书院图》中园林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完成传统图绘的转译,以求还原古代信江书院文化景观形态。其次基于图式语言理论,以字、词、词组、句式的方式进行景观图式语言提取,剖析其图式中所含的文化寓意、空间关系和结构逻辑,寻找其中蕴含的文化原型与景观范式。再通过分析信江书院园林景观语法规则诠释古人景观营造意图和设计方法。最后并通过分析信江书院园林景观语境表达研究书院所蕴含的文化结构。该研究对于传统文化景观的传承借鉴以及当代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亦为当代的传统地方文化景观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研究思路。

    • 清代汉口镇园林的发展与地域特征探析

      2023(165):97-100.

      摘要 (4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武汉三镇之中,汉口镇形成最晚,从明代中期汉水改道开始独立于汉阳府而成型,随后逐渐成为商贾云集的“天下四大名镇”之一。汉口的造园活动也随着城镇的繁荣而兴盛,在清代中期和末期达到了高潮,发展出私家园林、会馆园林、公共风景区等类型。各类园林的空间布局和造景要素各有特色,体现了当时汉口镇的社会风尚与空间格局的变化。其所承载的活动与功能也体现了当时镇民的生活习俗与精神风貌。本文通过梳爬史料、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厘清当时汉口园林的基本情况和园林活动,探究其空间布局与造景手法,并结合清代汉口镇的经济地位、地理环境、社会构成等因素,探析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下的园林地域特征,力图展现清代汉口镇园林的风貌与历史变迁。

    • 从圆明园同乐园说开去 # ——中国园林中的“与民同乐”意象及其流变

      2023(165):101-105.

      摘要 (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同乐”作为重要的哲学概念,对历代园林活动的组织方式转变、公共园林的兴建繁荣、私家园林的开放发展、民风民俗的传承延续以及政治主张的推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以圆明园同乐园为切入点,探析“与民同乐”在明清两代园林中的表现。依据历代具体实例与园林活动,挖掘“同乐”的意象根源与流变及相关活动方式。同乐意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人雅士、皇室贵族、普通民众等多阶层人群在园林环境中的身份融合。三条不同阶层的园林“同乐”线索并行发展、互有借鉴。景观空间的营造、曲水流觞的符号运用、语言文本的表述等方式使得“与民同乐”意象能够在古典园林创作中得以表达与延续。同乐意象的研究为现今的城市文化景观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 回廊式藏传佛教方楼建筑溯源探析 #

      2023(165):106-110.

      摘要 (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西黄寺、善因寺、庆宁寺三座寺院的回廊式方楼入手,探讨了清代藏传佛教寺院中回廊式方楼的空间及形式特征,指出回廊式方楼的来源可能不是出自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布达拉宫白宫,而是来源于以大昭寺为代表的毘诃罗寺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回廊式都纲在清王朝藏传佛教建筑中的影响以及发展。

    • 寻·引考 #

      2023(165):111-114.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构件、构架、工具的名称及营造活动中使用的术语,经常表现出最初的营造特性。虽历代术语多有变迁,但存留至今之术语中仍可发掘其营造属性。本文以《梓人传》“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中的“寻”“引”二字为例,探讨中国古建筑构件及工具早期命名中所使用的度量衡词汇,总结了其所包含的建筑尺度原始信息,对于理解建筑营造术语、解读早期建筑尺度、分析建筑营造工具等均有重要作用。

    • 解构场景:诗词中的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景观 #

      2023(165):115-118.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明清以来文人游历徽州,留下众多诗词,为研究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提供重要资料。徽州村落独特田园自然景观与文人情感的结合通过诗词而表现,形成徽州村落文化景观的诗意场景。解构诗词中徽州村落场景,从建筑、场所、聚落、环境、行为五个方面解析诗词中徽州村落文化景观,然后从文化景观的物质基础、文化依托、重要建设者等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为当下徽州传统村落发展提供场景意境营造智慧。

    • “疏源引水,得景随形” ——承德避暑山庄水系景观的文化解读

      2023(165):119-122.

      摘要 (3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避暑山庄水系梳理自然连贯,现今的湖体在建园之初时曾是武烈河水道东移后的沼泽地,后经人工开挖,导武烈河水入园,借调蓄之水造景,以湖吐纳,形成了以水域为主体,水利工程为依托的自然山水园。结合传统水文化思想梳理避暑山庄水系的发展与历史变迁,从选址和水形两方面对避暑山庄水系“疏源引水”“得景随形”的理水方法进行分析解读,为水系遗产景观的研究与保护提供借鉴。

    • 文化遗产开放式展示模式研究 # ——以威尼斯为例

      2023(165):123-127.

      摘要 (4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意大利作为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古国,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法方面堪称典范。其中对文化遗产的开放式展示与对民众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培养亦是走在世界前列,并以此为策略,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威尼斯为例,分析意大利在文化遗产的开放展示上所采取的策略以及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反思与启示。

    • >行业·热点
    • 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太原举行

      2023(165):128-128.

      摘要 (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