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0卷第15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 清代皇家院落式戏台的空间设计

      2021(156).

      摘要 (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封底
    • 嘉兴烟雨楼

      2021(156).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传统建筑设计
    • 匠心营造“垒翠园”(下) ——传统文化复兴和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实践案例

      2021(156):3-7.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垒翠园”是在传统文化复兴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营建的文旅项目,项目独具白族特色,建筑精美,彰显地域特征,凸显民族个性,是对白族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本文将营建过程中的研究、探索、设计和营造的点滴作了总结,详细介绍营造核心技术和白族建筑文化内涵。

    • 从样式雷图档看清代皇家院落式戏台的空间设计#

      2021(156):8-12.

      摘要 (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 100 余件样式雷图档的系统研究,充分梳理清代众多皇家戏台中特色鲜明的 19 座院落式戏台,展现我国传统戏台建筑的空间尺度。结合内务府升平署记载的曲本、戏单等文字档案,以及大量清代史书中记载的戏剧演出内容,解析清代皇家院落式戏台“形制规整、因地制宜、礼制主导、观演优先”的空间设计特色。

    • 徽州民居用材技艺与生态智慧#

      2021(156):13-17.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古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生态宜居地区的典范。通过田野调查,结合古代建筑文献,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分析了徽州民居对木、石、砖三种主要建筑材料用材技艺的生态特征。在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基础上,阐发了传统民居用材循环之用、永恒之用、无用之用的生态理念。传承包括徽州在内的中国各地区传统民居用材技艺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对当前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背景下的住房建设实践以及绿色住居消费观念引导可资借鉴。

    • >传统建筑营造技术
    • 闽中穿斗结构的榫卯类型探讨(下)# ——以永安民居桂兰堂为例

      2021(156):18-21.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福建永安青水地区合院护拢式民居桂兰堂为例,通过现场测绘调研、三维模型拆解等手段,探讨其穿斗式、组合式、干栏式的总体特征,分析了川由与柱交接、桁柱交接、梁柱交接等多种榫卯类型及用法,指出建筑的结构要求是推动榫卯多样化的动力,而尺度、加工的规范化又将这种多样性统一起来。

    • 故宫御花园石子路面工艺做法研究

      2021(156):22-26.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故宫御花园石子路面为研究对象,对石子路面的铺墁形式(方砖、三角砖、花砖混嵌卵石子)和图案构成形式(砖雕与石子、瓦条与石子、全石子)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石子路面的构成材料——砖、瓦、卵石子、基础材料灰土、粘结材料油灰进行分析研究,另对残损石子路面的修复工艺进行论述分析。

    • 传统建筑裱作之内檐棚壁糊饰工序及技术要求

      2021(156):27-32.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内檐棚壁糊饰技术是传统官式建筑营造技艺裱作中的重要内容,以故宫古建筑内檐糊饰技艺最具代表性。该项技艺贯穿整个清代,康雍时期迅速发展,盛行于乾隆时期,在此时期该项技艺在糊饰形式、选材及材料加工、操作技法等方面非常成熟和丰富多彩。之后逐渐衰减,清代结束,紫禁城中此类工程基本停止。工匠身怀技艺走出红墙,根据社会需求,官式建筑部分棚壁糊饰技术与民间部分类似技术相融合。随着历史的变迁,至建国初期,官式建筑裱作之内檐棚壁糊饰技艺基本淡出建筑行业。 近些年来,文物保护事业需要对古建筑裱作活计进行恢复原貌及传承传统技艺。我们依据清宫档案、根据故宫等处官式建筑内檐糊饰遗迹,以及该项技艺后人的传承等,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将传统建筑裱作之内檐棚壁糊饰技艺的基础工序及技术要求进行整理成文,以飨同仁。

    • 湘西“南侗”与“北侗”传统民居比较研究#

      2021(156):33-37.

      摘要 (5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现场测绘以及数据分析 对湘西“南侗”与“北侗”的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比较研究,从平面形制、构架体系、生活方式等三个方面详细比较了湘西“南侗”与“北侗”传统民居的差异,同时对“南侗”与“北侗”传统民居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探究。“南侗”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其传统文化;而“北侗”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较大,其传统民居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受到汉文化影响的程度不同是“南侗”与“北侗”传统民居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 中国传统建筑定侧之制浅析#

      2021(156):38-44.

      摘要 (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宋《营造法式》之“举折”、清工部《工程做法》之“举架”和民国《营造法原》之“提栈”等几种典型定侧之制的梳理,结合对乡土营造中屋面坡度术语、类型和具体作法如起架法、“先起后调”法、“减尺定侧”法、定斜法及其他方法如提线法、弯板法等实例的分析,窥探中国传统建筑屋面坡度作法的多样性,并在营造思维上试图对其进行归纳。

    • >历史·理论·文化
    • 故宫宁寿宫花园建筑彩画的类型与年代分期(下)

      2021(156):45-5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故宫宁寿宫花园是乾隆皇帝下旨修建的,从建筑形制、园林布局到建筑彩画的典型特征,这里到处充斥着乾隆皇帝所钟爱的无数“情结”,其向往文人气质的美学品味决定着宁寿宫花园的整体氛围,可以说宁寿宫花园是乾隆皇帝的艺术杰作。本文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入手,首先梳理了宁寿宫花园的营造历史和修缮历史,反映出乾隆皇帝改建前后的布局变化与改建的全过程,以及清代与近现代的彩画修缮情况;然后以宁寿宫花园建筑彩画为研究对象,阐述现存彩画遗迹的类别与分布,在综合分析历史文献、档案、保存现状的基础上确定现存彩画遗迹的年代分期。

    • 空间 - 功能关联视角下齐齐哈尔龙沙公园历史变迁研究#

      2021(156):52-56.

      摘要 (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齐齐哈尔龙沙公园(原名仓西公园)始建于 1907 年,是东北地区由清政府建造的具有百余年历史的综合性近代城市公园,在城市近代化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文章将龙沙公园的演进历程分为5个历史阶段,从空间、功能两方面梳理外在表现,分析各阶段分区布局、山形水系、景观设施等各空间要素变迁过程,归纳公园各阶段的政治活动、节日庆典、展览演出、闲暇活动等社会活动变化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了城市公园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空间布局与功能使用变迁的内在动因在于城市公园服务对象、认知发展和公园在城市规划中的定位三个方面。

    • 意大利花园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塔兰托庄园植物园为例

      2021(156):57-60.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典花园成为旅游热点和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之一。本文在论述意大利花园旅游的一般特点和旅游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对 30、40 年代皮埃蒙特大区(Piedmont)的著名景点 - 塔兰托植物园为例进行解读,该园占地 16 公顷,汇集了 2 万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其演化特征也是意大利古典园林的一个缩影。

    • 周原扶风云塘西周建筑空间中的冠礼行为研究(下)#

      2021(156):61-64转83.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周代冠礼和周代宗庙基址的文献进行解析,将周代冠礼礼仪过程放入云塘西周建筑基址进行图形化分析,整理出详细的冠礼过程分析图。从功能角度分析了宗庙建筑的建筑尺度、功能分区、流线规划,并说明功能与宗庙建筑之间的关系。

    • 清代五台山菩萨顶行宫历史沿革与景观营造探析#

      2021(156):65-69.

      摘要 (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清帝以兴黄教以安诸番的政治目的十二次西巡五台,并在此营建了规模宏大的驻跸体系。其中,菩萨顶行宫因所附庙宇权力最盛、历史最久、驻跸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而最具代表性。本文根据清宫档案等历史文献,探究菩萨顶行宫的建置沿革及功能转变,解析菩萨顶行宫的山水格局、文化景观与宫室营造。

    • 清皇陵下马牌研究#

      2021(156):70-75.

      摘要 (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下马牌是仪式空间内重要的建筑小品,具有很强的标识性,也是行为转换的关键节点。清陵下马牌的设置在明制基础上发生改变,经历明孝陵下马坊、十三陵下马碑、清陵下马牌的转变,形成了完善的形制及功能,且尤以孝陵大红门前下马牌为代表,其显现出较强的空间观念,成为重要的建筑组群设计元素。深入研究下马牌的发展与演变,纵向以清代帝后陵不同建造时间为轴,横向梳理其在平面位置、空间、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变化。试图通过以上整理,形成关于下马牌作为重要入口空间标志的全面认知。

    • >传统建筑园林研究
    • 中国传统园林岛屿理景研究

      2021(156):76-82.

      摘要 (3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池中布岛是我国传统理水的特色。其起源于原始的山水崇拜和神仙思想,并逐步确定为“一池三山”的程式化传统理法,对我国乃至周边其它国家的造园活动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对池中布岛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化成因的梳理,缺乏从岛屿理景角度的深入分析。本文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结合现存我国传统园林的岛屿景观营造案例,对岛屿理景的岛相、布局、建筑布置等具体手法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总结了我国传统岛屿的理景特色,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工程功用、园林活动、文化意义,借此窥探我国传统理水的特色,以期为当代风景园林实践中对于传统的传承提供借鉴依据。

    • 蔚县地区民间土工建筑遗产特征与价值研究

      2021(156):83-86.

      摘要 (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拥有众多种类丰富、价值独特的建筑遗存,从一般民居到更高等级的寺庙建筑都采用土工技术建造,其生土选取、土坯加工、建造工艺都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展现出较高的遗产价值。本文选取蔚县老城、卜北堡、白河东、暖泉等地区的民间土工建筑,从建筑类型、材料选取、建造技艺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蔚县土工建筑的特征与价值。

    • 诗意文心从诗歌探析白居易的园林思想演变与园林造景#

      2021(156):87-90.

      摘要 (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白居易诗集校注》中的 2800 余首诗歌为对象,根据白居易的人生经历和处世心境,探析其初期咏叹园林、中期隐逸园居到后期中隐园林的园林思想演变。以全唐诗分析系统为辅助,统计分析白居易诗歌中偏好的园林景观要素和园林活动类型,总结其园林思想演变和园林活动对其园林造景中造园要素、造园择址、园林功能规划的影响,以及造园活动中兼有文人情怀、兼济之愿和隐逸之志的园林意趣。通过诗歌探析白居易的园林思想演变与园林造景,以期能够对文人园林的研究具有启发或借鉴意义。

    • 数字建造背景下榫卯传承的当代探索# ——圆榫圆卯的数控制作研究

      2021(156):91-95.

      摘要 (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以榫卯的当代传承为导向,在综合分析圆榫圆卯特点以及梳理圆榫圆卯在现代木结构建筑中应用实例的基础上,对“机械臂平台”数控制作圆榫圆卯的特点、误差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并基于实物模型制作以接近真实呈现的方法,从构造、材料和构架三个方面对圆榫圆卯木构架的优化方法展开了进一步的阐述,以期推动建筑用榫卯制作的数字工业化进程,促进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在当代的创新实践发展。研究从数控制作层面对榫卯的研究具有创新意义,从装配式建造层面对中国特色木结构建筑体系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