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15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 南宫山大雄宝殿

      2020(151).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封底
    • 芙蓉园紫云楼夜景

      2020(151).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传统建筑营造技术
    • 北京老城传统民居的用砖现状

      2020(151):3-6.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建筑数千年来,始终以木为主要构材,砖石常居辅材之位。民居建筑的外立面砖石又占有很高的比例,成为传统建筑文化重要组成之一。本文将对清代砖材规制及应用进行介绍,结合北京老城传统民居中砖材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的方法对现状砖材应用情况进行浅析,以期为今后胡同民居修缮提供一定借鉴。

    • 西双版纳南传佛教寺院屋顶形式研究*

      2020(151):7-12转17.

      摘要 (2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双版纳南传佛寺相对于汉传佛寺与藏传佛寺有其典型特点,同时屋顶形式又是其最为显著的要素特征,通过总结西双版纳南传佛寺屋顶的总体特征,根据上下檐的叠落形式将其分为“上一下一型”,“上一下三型”,“上三下三型”,“上五下三型”,“上五下五型”。又将屋顶最特别的叠落做法分为竖向叠落与横向叠落两种,并分析了屋顶上下檐曲线的不同特点,最后与西双版纳相邻地区的佛寺屋顶进行比较,在源流的层面对西双版纳屋顶形式进行考察。

    • 中国传统建筑凹曲屋面的挠度假说及其验证(中) ——挠度假说的静力学解释

      2020(151):13-17转下期.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王天的替力梁弯矩图的启发,基于其对古代大木作研究的基础数据,应用静力学挠度曲线公式,详细计算了宋营造法式中殿堂十架椽身内分心斗底槽和厅堂十架椽分心用三柱的梁架挠度,得到如下规律:一是挠度曲线必下凹,且依宋举折作法求得的挠度差近似于公比为 2 等比数列;二是殿堂椽栿的累加挠度变形大于厅堂;三是殿堂与厅堂各槫位的挠度差基本一致。提出的挠度假说认为举折是为了适应梁的挠度累加。

    • 四川汉地大木工艺研究(二)* ——丈杆:可调适的“规范”

      2020(151):18-24.

      摘要 (1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丈杆是古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工具,是大木匠的象征。本文记述了四川汉地丈杆的材质、种类、绘制方式、施用方法、具体作用,对比了南方穿斗结构与北京官式建筑中的丈杆,并就构架体系、工程类别、施工组织模式与丈杆施用差异之关系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论文揭示了丈杆法是调和设计中的标准构件与施工中实际材料疵病之重要手段,是“营造一体化”的传统建造中可调适的“规范”。

    • 茅草屋的生态智慧与营建工艺*

      2020(151):25-30.

      摘要 (4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茅草类乡土材料曾经在我国传统乡村建设中得到过广泛应用,造就了茅草屋等多种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特色风貌建筑。在乡村风貌日趋同质化的背景下,从茅草屋的生态智慧、营建工艺、性能优化及应用展望等四个方面,探索这类传统建造技术在当代乡村建设中活态传承和适应再生的策略。

    • >历史·理论·文化
    • “清帝”眼中的清漪园借景* ——基于“清漪园清帝风景诗咏”的对外借景统计分析

      2020(151):31-35.

      摘要 (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园林历史研究应重视从园主视角分析园林的景象内容和游赏感受。研究梳理了 1630 首清漪园“清帝诗咏”(其中 1523 首为乾隆诗作),从园主视角统计分析了当时园林主要的对外借景要素、借景景点及核心景点的借景手法等。发现风景诗涉及园内 63 个景点,共有 153 首明确描述了当时园内 37 个景点的对外借景状况,其中畅观堂的借景在诗咏中被品评最多,有 28 首诗作,其次为构虚轩、惠山园和赅春园等;而对外借景景物中山体和四周田野景观最受清帝关注,分别有 105 首和 46 首诗描述了二者当时的景象。这些为从园主视角分析其钟爱的借景景点、印象深刻的借景景象和借景游赏感受等内容提供了参考。

    • 《营造法式》中的上昂与昂桯* ——兼论昂尾构造的演进与流变

      2020(151):36-40.

      摘要 (2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营造法式》的铺作中存在三类极易混淆的构件─“上昂”、“昂桯”与 “挑斡”。长期以来,由于其中的“昂桯”未被破解,问题被简化为“上昂”与“挑斡”的辨析。近期文献[2]对《法式》中的“昂桯”及相关的“束阑方”作了译解,并厘清了“挑斡”与“昂桯”的关系。本文进一步区分“上昂”与 “昂桯”的结构机理与属性,并从昂尾构造的演变的视点探讨它们发生的背景。讨论了四个相关联问题: 1)昂尾构造的演进与流变,并探讨相关的并置长昂、华栱形鞾楔、多层挑斡等构造;2)昂桯与昂尾部构造的关系;3)上昂的结构机理;4)上昂与昂桯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对既有文献中缺漏或者阐释未尽处辨析。

    • 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凹肚门楼的构造与装饰

      2020(151):41-45.

      摘要 (3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精美绝伦,工艺精湛。入口门楼是潮汕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风水和装饰上都具有独特的意义。潮汕的凹肚门楼构造严谨,装饰与建筑的构造和功能紧密结合,是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作品,是家族的精神的反应,也体现了家族的经济实力,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 区域水环境影响下聊城古城演变及空间特征研究*

      2020(151):46-51.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聊城古城为研究对象,在历史地图和古籍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从区域 - 城市两个尺度探讨区域水环境影响下的漕运发展、古城变迁及城池内外的空间结构特征。区域尺度探讨黄河改道与大运河开凿对古城商贸及城市建设的影响,城市尺度从城水关系、古城边界、骨架结构、坊制脉络、功能空间五方面展开,从而建立区域水环境发展背景下聊城古城的多尺度研究框架。进而总结出漕运影响下的三级古城商贸发展特征、漕运与礼治秩序影响下的古城格局、城墙 - 水门 - 护城河 - 堤坝结合的防洪防御体系及商贸发展影响下的中心转移与功能分区四方面古城空间格局营建智慧,并提出古城保护与发展策略,旨在为我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 >传统建筑园林研究
    • 云南与江南传统民居大木作营造技艺的流变关系

      2020(151):52-56转67.

      摘要 (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众多传统民居面临着去留抉择,工匠断代,匠场衰落,师承体系瓦解,导致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无法传承。探索传统民居的“源”与“流”,归纳构架特征和营造技艺,发掘传统民居大木构架的匠作谱系与流变关系,是继承古建筑营造智慧的关键。云南汉式合院民居与江南传统建筑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明清时期大量江南移民进入云南,形成“汉来夷走”的态势,文化输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营造技术,云南汉式合院民居继承了江南建筑优越的结构适应性,并与本土构造技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匠作体系,传承至今。通过对云南和江南合院民居的构架形式、构件特征和营造技艺的归纳,探索其中的系统性、关联性,促进对非物质营建经验及乡土建筑演化规律的认知。

    • 环溪列屏,悠远谧境* ——醇亲王北府园营造艺术

      2020(151):57-62.

      摘要 (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醇亲王北府园是北京私家园林现存实例中遗迹保存完整且极具代表性的案例。通过文献综合、实地调研、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在梳理历史变迁、空间布局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构园艺术手法。其环溪列屏式的布局直接源自清代皇家园林,且雏形历史悠久。全园土山溪流环绕主体院落,并资借园外什刹海景观,使得园林意境空间无限延展。园中沉郁静谧的山林、悠远回环的水景,添以匠心独具的建筑组群点景共同造就深邃雄浑的营造艺术,独具鲜明的京城贵族园居特色。

    • 厦门菽庄花园造园艺术探微*

      2020(151):63-67.

      摘要 (2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厦门菽庄花园是中国近代仕商园林的活体标本,具有极高的遗产传承与文化研究价值。闽南独特的自然条件、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决定了菽庄花园的设计在造园思想上体现出儒道释美学思想、务实享乐以及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等特色,在造园手法上则表现出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动静结合、寄情于景、欲扬先抑、求新尚雅的特点,创造出藏山补海借景构园的艺术奇迹。

    • 清中期保定古莲花池植物造景艺术研究(上)

      2020(151):68-71转下期.

      摘要 (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文字及图像史料结合的文献考证及现场调查和梳理保定古莲花池的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研究了古莲花池清中期重要的图咏资料 , 考证及分析了园内有关植物造景特色包括主要植物的位置及其意境,分析古莲花池规划设计对荷花文化内涵的借景,得出结论:清中期古莲花池的植物造景艺术在该时期全园整体生境、画境、意境的营造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中国园林史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 >文化遗产保护
    • 传统潮汕民居发展演变及其结构形式研究*

      2020(151):72-74.

      摘要 (3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潮汕民居发源于秦汉,历经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已经形成以姓氏宗祠为聚落格局中心,以夯土墙为封护并承受屋面荷载,以嵌瓷、木雕和石雕为主要特色的建筑体系。本文从选址、布局、墙体、梁架、柱子等方面系统介绍传统潮汕民居的结构体系,为其修复加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 清乾隆四十二年至四十六年西岳庙修缮工程研究(上)*

      2020(151):75-77转下期.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清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西岳庙修缮工程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至四十六年(1781 年)由陕西巡抚毕沅主持完成的,本文借助历史档案,阐述了工程背景、工程始末、修缮理念及措施、工程经费及来源、《华岳庙全图》绘制与进献等问题,指出:本次西岳庙修缮是清代地方庙宇修缮的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和皇家背景。该工程动用内务府帑金遵照宫廷工程作法实施,规格形制参照北京故宫和泰山东岳庙,通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建以彰显文治武功,修缮目的是“壮观瞻而垂久远”,带有保存历史和传承文化的深意。尽管修缮理念与现代遗产保护理念有部分差异,但所体现的建筑工程制度和财务制度仍具有一定借鉴性。

    • 历史建筑遗产活化实验之二(下) ——海安韩国钧故居东路修缮与整治

      2020(151):78-81.

      摘要 (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内外历史建筑遗产的“活化”风生水起。韩国钧故居原本是东中西三路建筑群,遗留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国后的1988 年,其中路经维修后作为海安县博物馆,东路被十数户居民占用,西路不存。2011 年,海安县人民政府,决定将东路收归博物馆、修缮后利用。依据东、中两路建筑,将其分为旅游接待、博物馆常设展览与临时展示、办公场所等三区,作为海安县城历史风貌环境的重要节点,修缮后成为一处人气颇高的历史文化展示场所与旅游景点。

    • >地域建筑调查
    • 梅州嘉应地区围垅屋发展衍变再析*

      2020(151):82-86.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围垅屋和堂横屋是梅州西部嘉应地区的主要民居形式,通过不同时空下的案例对比,论证两者的演变线索,并从祖堂设门的差异,分析嘉应各地堂横屋的特征与围垅屋之间的关联。围垅屋源于堂横屋的客观现象是存在的,围垅屋定型后又影响堂横屋的营建,其中梅县、梅江、兴宁、平远等地区两类建筑有共通的风水意匠,并且其堂屋进数受梅州客家民系发展及宗庙祭礼改制直接影响。

    • 卫坡防御空间建构研究* ——一个应对社会动荡的豫西村落空间演变范本

      2020(151):87-92.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卫坡传统聚落安全功能与社会结构、社会要素之间关系。卫坡聚落从“村落—边界—街道—院落—庭院—建筑”多层次建构了立体防御空间体系,并从选址、空间建构、众神与祖先崇拜等方面建构了一个防御范围广、防御力量多样的场域。其物质防御空间置于无形精神防御空间之中,物质和精神结合共同创造了人神共居的“安全之境”。从而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安全防御空间系统,满足卫坡聚落“安家 . 乐业 . 栖居”的生产、生活需求。

    • >传统建筑教育
    • 高校开办古建筑特色专业重要意义及办学模式探索(上)

      2020(151):93-95转下期.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