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14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 易县清西陵

      2020(149).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封底
    • 高平开化寺

      2020(149).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特稿
    • 保护与发展之间:1949-1964 北京历史城市保护思想史略

      2020(149):5-9.

      摘要 (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北京旧城的城市规划实践,梳理了 1949 年到1964 年间城市规划领域界和文物保护界的学术争论和思想争鸣,重点关注对于新城位置、文物存废、城市面貌等问题的争论,涉及城市规划、文物保护等跨学科内容。文献综述发现,虽然当时历史城市的保护需求相较于发展需求而言居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将文物古迹以及其周边城市环境进行整体保护的历史城市保护思想已经基本形成,对历史城市的价值有了基本认识。同时,历史城市保护和更新的相关实践开始出现,规划设计中对于高层建筑建设、城市风貌的选择等问题都有所探讨。

    • >传统建筑设计
    • “向史而新”——广东潮州麒麟阁设计创作*

      2020(149):10-12.

      摘要 (4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麒麟阁以独特的宋式建筑风貌成为了潮汕地区新的风景地标。本文从建筑创作的角度对此项目进行了总体布局、立面风格、细节设计等设计要点的分析和总结,麒麟阁在呈现中轴礼序、隽永秀丽等宋式建筑风格的同时,对大尺度挑檐、竖向收分做法、屋顶组合形式、预制 GRC 斗拱应用、材质与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了美学探索和工程实践。

    • >传统建筑营造技术
    • 北京德胜门箭楼建筑形制与大木结构特征探析(下)

      2020(149):13-15.

      摘要 (4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德胜门位于明清北京内城的北垣西侧,其箭楼是内城九门中保存至今的两个箭楼之一,在建筑形制与大木结构方面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研究意义。本文结合清工部《工程做法·卷十六》重檐七檩歇山箭楼大木做法对德胜门箭楼的大木结构及特征进行详尽的介绍,力求能够进一步揭示明清时期的城市防御型建筑构造以及相关营造制度方面的特征。

    • 扬州个园叠石技艺浅析

      2020(149):16-19.

      摘要 (4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以叠石胜的扬州选取个园作为代表,结合《园冶》、《闲情偶寄》等明清造园相关论著,从选石到掇山多方面研究个园中包括四季假山及小型石景、小品在内的叠石技艺。

    • 隆兴寺摩尼殿抱厦探微

      2020(149):20-24.

      摘要 (3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隆兴寺摩尼殿作为现存具有代表性的北宋早期木构建筑实例,是研究《营造法式》成书前宋辽交界地区建筑营造技术的重要实例。本文从该殿的实测数据入手,通过对隆兴寺摩尼殿抱厦结构的分析,力求对摩尼殿“抱厦”体现的宋辽建筑特点进行归纳。

    • 清代惠陵工程的施工组织与进度安排*

      2020(149):25-30.

      摘要 (2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是中国古代建筑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清代晚期同治皇帝的惠陵为例,在对大量相关“样 式雷”工程图档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详实展现其建设过程中施工组织、现场管理、进度管控等方面的制度与安排。这不仅是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整理和研究工作的重要成果,同时对于系统、生动地揭示中国古代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制度体系和具体措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侗族鼓楼的大木作构件术语与标识系统(上)*

      2020(149):31-33转下期.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侗族工匠们在传统建筑营造活动中发展出了一套在无图样的情况下,获取、记录关键尺度信息,并指导施工的方法。它既满足无图样的木构建筑标准化建造要求,又解决了因木材自然属性带来的弹性尺寸问题。以穿斗式标准榀架营造逻辑、木材受力特征和加工、装配为基础,侗族鼓楼具备了完整的构件分类术语、空间定位方法以及字符标识系统,是逐一记录大木构件并确保装配的重要手段。

    • >历史·理论·文化
    • 汉建章宫布局研究*

      2020(149):34-38.

      摘要 (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汉建章宫在中国建筑史、园林史上占有重要且独特的地位。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历史图像综合考证,对建章宫的宫殿形制以及空间要素进行研究,并尝试对其平面布局进行复原探索,揭示和佐证建章宫“度高未央”的营造思想。

    • 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景观营建实践与营建思想研究

      2020(149):39-42.

      摘要 (3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古代文人在建筑文化发展中具有特殊且重要的地位,北宋苏轼作为文人的典型代表,其人生经历是其思想嬗变的沃土,黄州开启了其贬谪人生的序幕。论文主要采用考据学、文献学和类比研究的方法,以苏轼在黄州时期的文化景观营建活动为考察对象,梳理了该时期他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的营建活动类型,揭示出在“进取”和“退隐”矛盾思想影响下苏轼营建实践中丰富的精神景观。以期从营建学的视角对“苏学”提供补充,增加对苏轼研究的维度。

    • 杭州“西湖十景”文化景观历史层累及其演进现象

      2020(149):43-46.

      摘要 (4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通过图文资料、史实还原、对比等研究方法,从历史层累角度梳理了西湖十景的形成过程,得出结论:“西湖十景”不是单纯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组合体,而是一种随着经济、文化等时代背景不断层累、内涵不断更新的文化景观:从最初的“美的自然”到对于“美的生活”的追求,最后变成具有“美的情感”的景面文心的文化景观,具有了教化、劝寓的功能。

    • 广州现存传统建筑壁画的概况综述

      2020(149):47-52.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广州现存传统建筑壁画,俗称“墙头画”,多绘于祠堂、庙宇等严肃的公共建筑墙体的墙楣,属于广府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三雕、两塑、一画”之一。从广州保存现状较好的传统建筑壁画来看,虽然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但是其题材多样,艺术手法鲜明,蕴含丰富的时代背景、地方特色,生活气息浓郁,通俗易懂,饶有趣味。作为广府传统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尚具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 西方历史建筑保护技术架构解析*

      2020(149):53-56.

      摘要 (1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历史建筑保护的目的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真实完整地保存历史信息及其价值。正确的技术措施可以确保建筑本体的真实性和历史环境的完整性。西方国家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有比较完整的工作体系,包括前期研究、技术选择和实施、存档记录等内容,其具体的技术种类可以分为普通技术、传统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内容。本文尝试从不同角度,揭示西方国家历史建筑保护技术架构的内涵。

    • >传统建筑园林研究
    • 泰山三阳观“洞天福地”景观意境营造研究

      2020(149):57-61.

      摘要 (3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泰山三阳观位于泰山南麓凌汉峰下,其外围的山林环境优美,院落内部地形变化丰富,与泰山其他道教宫观大有不同。以三阳观院落及其周边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测绘、古籍及碑刻查阅等途径,梳理了三阳观的历史沿革并建立了道观的立体模型。从选址、整地、建筑、空间、植物等方面,分析了泰山三阳观“洞天福地”景观意境的营造手法,总结出其意境营造的特点为巧于因借、山观相融、空间深远和意境清幽。

    • 以名传意,借“余”求精——余荫山房园林探究

      2020(149):62-66.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余荫山房位于广州番禺南村镇,建造于 1867~1871 年,占地面积不足三亩,理景借小求精,为岭南古代名园精品,“如文之言简意赅,创造了以少胜多、文人写意之自然山水美” 1)。作为存世不多的岭南名园遗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将从景面文心、布局有章、理微求精、植物特色四方面对其造园意匠进行梳理和提炼。

    • 谐趣园路径空间营造的量化研究

      2020(149):67-71.

      摘要 (2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路径是人在园林中产生丰富视觉体验与感受的基础,研究路径空间营造特征及规律可以揭示赏景过程中节奏和韵律的本源。文章通过对谐趣园路径空间的量化研究,发现了园内通过多重游览 路径与多类型站点丰富景观意象与观景体验;在廊 - 建筑绕水路径中,游览路径形式变化节奏与段落行走步数存在数量关系;主要站点之间以角度控制和视距层次变化,产生连续观景画面与多重层次景观;通过开合多变与开阔平缓交替出现的视野开合度营造路径观景节奏。

    • 南京刘园研究 ——从近代地图史料与园林题咏中剖析

      2020(149):72-75.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刘园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为清末民国初南京私家园林中佳者。园主刘文陶抒怀古情怀,相地构园延高士精神、纳山水城之城市景观于壶中天地,构园林布局依循溪布景等均为彼时文人雅士所称道。除应园主邀约,文人雅士为刘园写成题咏集外,后陆续有中日学者到访并留下文字图片记载。故虽因战乱、疏于管理等原因刘园最终湮灭,仍能从以上珍贵资料中一探其胜景。刘园所处的南京城,因其在近代史中的独特地位,近代地图史料的发展为南京城市留下大量城市地图,从这一系列城市地图绘制背景及信息中分析刘园在始建到湮灭的 40 多年间的变化,以期获得更多园林原貌的信息。采用制图的理性信息分析结合园林题咏的理性感性升华的方法,深入去剖析刘园。

    • 智化寺明代建筑彩画特点分析(上)

      2020(149):76-78转下期.

      摘要 (3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智化寺作为明正统时期的建筑,是研究明代官式建筑营造技术的典型范例,而智化寺最引人入胜的就是各殿堂内檐留下的大量的明代早期的建筑彩画,智化寺内现存各殿内檐的明代彩画非常典雅肃穆,是研究明代北方彩画的重要实例。本文将以智化寺建筑梁枋彩画、天花彩画和藏经橱彩画为主要对象,从用色、构图、纹饰、佛教题材等方面,阐释智化寺明代建筑彩画的特点。

    • 基于自然意境的峨眉山寺庵景观理法研究(上)

      2020(149):79-82转下期.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峨眉山作为四大名山之一,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整体,是中国名山风景区景观理法的典型代表。以峨眉山为切入点,对名山自然意境与人文景观结合的理景方式进行研究 。从自然意境的视角探讨峨眉山的历史沿革。并从空间营造与鉴赏指引两个方面,分析寺庵择址、朝向、尺度形态、庭院环境塑造意境,题名、题对、诗文、民间传说引导意境认知的过程。提取并总结了峨眉山寺庵空间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的特征与具体方法,对名山风景区景观理法研究具有支持意义。

    • 晋商孟氏造园理法探原

      2020(149):83-86.

      摘要 (3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清代晋商凭借雄厚的财力广起深宅园林,太谷孟氏家族园林是晋商私家园林的重要代表。孟氏弃儒从商而至家业兴盛,为造园提供了物质基础,饱读诗书的晋商对文人“自然栖居”意境的追求为造园活动繁盛创造了主观条件。晋商亦儒亦商的特殊的身份,体现在孟氏对园林择址、布局、营建山水等造园理法上,是商人世俗与文人雅致两者间的平衡。太谷孟氏私家园林为晋商孟氏提供了一处大隐于市的心灵居所,它实际上是建立在晋商身份下的一种中庸市井的产物。

    • >文化遗产保护
    • 西式建筑地砖病害及保护建议 ——以青岛天后宫地砖为例

      2020(149):87-90.

      摘要 (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840 年后,我国开始与西方接触,一些西方的科技文化对我国开始产生影响,例如沿海和开放地区西洋建筑的出现。一些具有西洋风格的装饰物出现在这些建筑中,这些不同风格的地砖基本不受重视和得不到保护,例如青岛天后宫的地砖。通过调查发现,青岛天后宫地砖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并仍在使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因此地砖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害,如泥土沥青污染、开裂、磨损、色彩脱落、破碎等病害,严重威胁着地砖的寿命和价值。为了保护地砖,进行了清洗和防水加固实验,并根据国内外砖石材料保护的经验对地砖的保护提出了建议,包括除尘、清洗、表面加固及防水处理;运用物理隔离防止游客对其直接进行踩踏等。

    • 旧院书声远遁 古堡春天归来 ——邵武市“和平书院”保护再生设计探索*

      2020(149):91-96.

      摘要 (36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福建省邵武市“和平书院”及周边地段保护再生的实际项目为例,研究探讨具体背景下书院建筑单体及周边地段保护再生的设计手法,从三个方面着手阐述书院建筑遗产的再生策略,探寻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古代教育类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提供借鉴。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