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4):32-34转73.
摘要:通过研究莲花桥的历史变迁和历次修缮,结合扬州传统建筑的做法,编制出桥亭修缮方案并组织实施。修缮的基本原则是“修旧如旧”,在保持古建筑原风貌的前提下,按照“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对损坏、损毁的部件、部位进行修补、更换和复原,最大限度地、真实客观地保持其蕴含的历史信息。
2014(124):35-37.
摘要:河北省已经完成了多项古建筑修缮工程,这对保护古建筑非常有意义。但是,因为缺乏古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了解古建筑的基本理念,加之缺乏专业施工技术,还有一些尚存争议的问题,致使河北省的古建筑修缮工程出现了各种问题。如违反古建筑的基本理念,“修旧如旧”的原则不清,缺乏多学科合作,具体施工技术欠缺等等。这些问题,很值得提出来,供以后工程项目参考和借鉴。
2014(124):38-41.
摘要:钦安殿屋顶维修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不同于常规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古建筑维修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如大型金属构件和琉璃构件如何原状保护的问题;二是个体性的问题,如在宝顶中发现新文物,如何无损取出,原状放回和因故更改计划,提高原定维修等级问题等。本文在说明钦安殿的文物价值及其屋顶建筑特色的基础上,介绍保护团队对这些问题的认知情况,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及处理方法。
2014(124):42-47.
摘要:本文以类型学的相关方法,结合“象思维”理论,从传统文化类型与融合角度切入,分析了景观的表象类型及在景观物象中的呈现方式。在“象思维”的意象思维影响下形成的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有流动可转化的原象,通过景观理念映射,形成了表象;在传统文化渗透引导下,产生了四种典型类型。景观表象类型以主次分明的交叉融合,呈现于物象空间中,是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意象生成的意识与形态基础。
2014(124):59-61.
摘要:清代帝陵分布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沈阳市,河北省遵化市以及易县四地。入关后的清代皇帝都埋葬在河北省的清东陵和清西陵,由于清代帝陵实行了“昭穆制度”,故有东陵和西陵两陵分葬之制。清代共有九位帝王分别葬入了两地的大清皇陵。 研究清代帝陵的资料很多,但是对于本体文物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清代石祭台的细节入手,对关内九座清代帝陵进行了梳理,浅淡了笔者对其雕饰纹样的一些看法。由此可见,清代陵寝的高超工艺技艺,反映出了古代工匠的独具匠心。
2014(124):62-65.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地区清代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的研究,以期发现东北内陆伊斯兰教建筑在建筑传播上产生的共性特征,以及在传播衍变过程中发生的特殊问题。阿城清真寺是该区域内清代建造的较为典型的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通过它展现黑龙江地区清代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的主要特征。其建筑特征主要表现为封闭的院落空间,缺席的邦克楼以及退行性的建筑装饰等。
2014(124):66-73.
摘要:通过梳理粤海关大楼几次兴建的变化和发展,进而探讨了广州近代海关类建筑发展演进的特征和与广州近代海关类建筑发展的相互关系,并引发了对于海关类建筑系统研究的重要性的认识。
2014(124):74-77.
摘要:详细介绍正射影像的概念及两种制作方法,通过与线划图的比较,总结正射影像的优点,即数据准确、信息全面和表现直观,并因此提出了用正射影像取代线划图作为古建筑现状立面图表现形式的观点。
2014(124):78-80.
摘要:温州杨宅文保单位迁移异地保护工程在全国文物保护工程技术中还是新技术项目,本文针对已实施完成的温州杨宅顶升、平移和旋转工程案例,浅析顶升和平移工程技术,分析工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尝试说明目前文物平移项目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