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6):4-6转12.
摘要:
2012(116):9-10转21.
摘要:
2012(116):11-12.
摘要: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研究中错综复杂的词汇在转译成外文文献时,造成了大量的误解,尤其斜的构造及演变方面。本文试图提出必要的学术命名及适当的方法来理解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令人费解的斜向出的现象。与中国学者相比,本文以横 斜置的斗 类型为切入点,更注重斗 设计概念的分析而非针对各历史时期斜 的演变进行研究。 文章分析了和墙面成锐角或钝角的单个 构件特征以及其在单朵斗 中或紧密排列的斗 组织网格中所起的作用。笔者推荐使用“扇式斗 ”作为 “fan-shaped bracket set”合适且必须的中文译法,“扇式斗 ”是明清时期和如意斗 同时存在的使用斜 的第二个设计概念。 讨论基于笔者广泛研究现存山西斜 的华丽特征以及从形成时期辽代、北宋、金代至明清繁荣时期的使用状况。虽然在官式做法中未明确提及,但以“扇式斗 ”、“如意斗 ”及其混合形式出现的斜 已成为几世纪以来山西地域建筑最典型的特征之一。
2012(116):13-17.
摘要:江阴兴国寺塔位于江苏省江阴市老城区西南兴国园内。兴国寺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 年),原为太平兴国教寺的 7 级佛塔,俗称“兴国寺塔”,兴国寺几经兴废而古塔尤存。兴国寺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元至正年间遭战火毁坏,明正统年间修复,塔身增为 9级。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 年),塔内架木及顶毁于火,砖壁筒体犹存。民国 14 年(1925 年)1 月 26 日,直奉军阀混战时,奉军发炮击中残塔之巅,遂成钢笔尖形。该塔原为八面九层木檐砖身楼阁,是一处不可多见的古代高层建筑,在南方古建筑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2012(116):18-21.
摘要:恭亲王府后罩楼始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坐落于府邸北端,长为 183.9m;由两层共 108 间砖木结构房屋组成,楼板为承重梁上搭接楞木,上铺 2.5cm厚木板。上下两层的承重木柱都是单根通柱,中间榫铆连接,建筑面积为 3128m2。后罩楼整体外观呈英文大写字母“F”形,由东翼楼、北楼、西翼楼组成。西翼楼内每间 6 柱,北楼建筑和东面楼内每间 8 柱。 为科学保护和利用这座文物建筑,对其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对影响其安全性能的内容进行分析,尤其是薄弱构件、关键指标。经分析确定的检测内容包括:地基基础、首层梁架、砖砌体、木构件含水率、木构件腐朽程度、结构荷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
2012(116):23-24转22.
摘要:在礼制盛行的古代,古建筑也承载着礼制功能,深受礼制规范的影响,尤其是尊卑、等级秩序。官署衙门作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形成了严明的等级规制。清工部《工程则例》和《钦定大清律例》等对此都有明确规定,但从目前衙署遗存来看,却又在统一中有差别,在规范中有变化。
2012(116):25-29.
摘要:清代是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封建社会,作为清代国家典礼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陵寝制度必然是以皇帝陵为最高等级,向下依次等级应为皇后陵、妃园寝、王爷园寝、阿哥园寝、公主园寝。各陵寝的建筑规模、布局、建筑式样都要“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胜势。[1]”来建造。然而,在清陵中,由于各种原因却造成了许多自立规制的陵寝实例,特别是自妃园寝等级往下未“循规蹈矩”的陵寝表现的就更为突出。王爷园寝的等级可以超过妃园寝,公主园寝的等级又可以超过阿哥、甚至可以超过王爷园寝的等级;即使是同样身份的陵寝,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此,笔者以怡贤亲王园寝、多罗果恭郡王园寝、端亲王园寝、怀亲王园寝四座园寝为例对王爷园寝的异同做一点探讨。
2012(116):33-34转55.
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文物建筑的修缮保护,应坚持不改变“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为保证修缮工程质量,修缮施工过程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
2012(116):39-41.
摘要:渤海上京城遗址保存了大量的墙体遗迹,主要包括城墙、坊墙和建筑墙体三种类型,由于不同的功能属性,墙体的砌筑方式也各有不同。对墙体遗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而准确的解读渤海建筑技术特质。下面以建筑墙体和城墙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2012(116):53-55.
摘要:佛教石窟艺术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窟龛形制、题材内容、造像样式、彩绘壁画、装饰艺术及雕刻手法等诸多内容,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展、演化的过程。由于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佛教石窟艺术的创作汇聚了当时的文化精英和杰出的能工巧匠,他们在创作佛教石窟艺术作品中所融入的思想智慧、审美情趣和艺术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时代的文化特征。天龙山的唐代石窟以其娴熟的雕刻技法、优美的艺术造型、精深的佛教内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著称于世。它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鼎盛时期的重要作品,代表着唐代石窟造像艺术的最高境界,折射出唐代最优秀的文化特征。
2012(116):56-58.
摘要:内蒙古宁城大明塔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遗址内城的正南门阳德门外东侧。辽中京遗址俗称大明城,因此人们习惯上称其为大明塔,因塔身涂有白石灰,蒙语又称之为“查干苏布日嘎”(白塔)。
2012(116):59-62.
摘要:内蒙古宁城大明塔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遗址内城的正南门阳德门外东侧。辽中京遗址俗称大明城,因此人们习惯上称其为大明塔,因塔身涂有白石灰,蒙语又称之为“查干苏布日嘎”(白塔)。
2012(116):68-71转58.
摘要:关于广府传统民居,前人已做过很多研究,其中以侧重静态特征分析的个例与专题涉猎者居多,而在类型的动态过程演变分析上则着力较少。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从历史演化角度入手,选择广府地区居住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的六种基本形式,即“三间两廊”屋、“竹筒”屋、“明”字屋、西关大屋、骑楼、东山花园洋房为研究对象,大致划分其形态时期,并结合各时期的居住形态类型特征展开分析,探讨总结居住形式演变的内在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
2012(116):72-75换8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