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第2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 苏州寒山寺院景

      1988(21).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封二
    • 闽南建筑

      1988(21).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插一
    • 什刹海“天街”(水粉)

      1988(21).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插二、三
    • 金琢磨苏式彩画

      1988(2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插四
    • 北京的城门

      1988(21).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封三
    • 新建传统园林

      1988(21).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封底
    • 钓鱼台国宾馆

      1988(21).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行业动态
    • 在第二次全国“古建园林学术讨论会”上的总结报告

      1988(21):3-4.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第二次全国“古建园林学术讨论会”上,大家共同认识到古建园林是我国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从环境意识来认识古建园林的修复和民族风格新建筑的设计,并且需认识到建筑文化是多元、多方位的。对待传统古建园林的维护、修复和使用问题,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并在本次讨论会上制定了今后的工作计划。

    • >古建传统技术
    • 明代建筑琉璃(二)

      1988(21):5-7.

      摘要 (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发展史上,琉璃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装饰材料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根据文献的记载和近代考古发现,表明它起始于北魏,形成于唐宋,发展于元明。和砖瓦的历史相比,起步虽晚,发展速度甚快。特别是在明代,这种传统的工艺和技术的应用达到空前的地步,对清代以及近代的琉璃技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全国范围内主要的明代琉璃产地和实物进行考察,具体对琉璃瓦的历史发展、产地分布、类型、制度以及工艺进行了研究。

    • 古建琉璃作技术(十二)

      1988(21):8-12.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琉璃业有悠久的历史,琉璃生产遍及祖国南北,琉璃瓦件和建筑饰物丰富多采,风格各异。本文就我国古代建筑琉璃技术的发展、明清屋面琉璃瓦件的形状与规格、琉璃瓦屋面(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的构造、屋面琉璃工程的操作工艺及琉璃构筑物(影壁、牌楼等)的构造与施工要点作较系统的介绍。

    • 古建油漆技术(五)

      1988(21):13-17.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在建筑上装饰油漆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最早的记载为清雍正年间颁行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油作始成定例。近三百年的历史,古建油漆作的工艺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由于新材料的产生与应用,引起部分旧工具和工艺操作的变更。本文将对传统的油漆技术操作,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介绍分四部分:一、材料与工具;二、底层处理;三、各种地杖的操作技术;四、涂刷饰面。

    • 金琢墨苏式彩画(本期中心插页说明)

      1988(21):18-19转20.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中国建筑彩画中,人们常将用于不同形式的建筑上并形成不同风格的彩画分为殿式与苏式两大体系。前者包括各种和玺彩画和各等级的旋子彩画,主要装饰于庄重、体量大的建筑上。苏式彩画与殿式彩画并立,用于以观赏为主的建筑。苏式彩画在固定的格式下,对个别部位的图案做法作适当的调整。其中金琢墨苏式彩画便是诸苏画中最精致、华丽的一种,从构思到表达方式诸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 清代中期官式苏画

      1988(21):20-21.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清代中叶的官式苏画,既不是原封不动地苏州式样的彩画,也不是现在常见的京式苏画,而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彩画,在纹饰、色彩、工艺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结合北京大观园工程的设计从纹饰、色彩、工艺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探索清代中叶官式苏画与苏州彩画的渊源,及对后期京式苏画的流传关系。

    • >古典园林设计与施工
    • 广东潮州开元寺天王殿落架大修工程的勘测设计(一)

      1988(21):22-25.

      摘要 (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开元寺坐落在广东省潮州市开元路,创建年代为唐玄宗开元廿六年(公元738年),1962年公布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王殿位于寺内中轴线前半部,本文着重介绍了天王殿现状与残损情况,通过实地勘查和测量,确定了设计原则与修缮方法,即落架大修,同时具体介绍了主要的施工技术措施。

    • >古建园林艺术研究
    • 岭南古建筑脊饰探源

      1988(21):26-32.

      摘要 (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岭南指五岭以南地区,包括两广南部。广义的岭南,还应包括闽南及台湾岛,大致与华南地区相同。从古建筑的角度分析,岭南古建筑有两大体系,即粤江流域系和闽南系,其中粤东潮汕地区及台湾受闽南影响较大,均属闽南系。两系虽有其差异,但在古代属于同一个文化圈,同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又具有其共性。与北方古建筑相比,首先是脊饰的巨大差异。岭南古建筑中最突出的即是脊饰,其装饰题材与风格,流露出显著的地方特色:基调豪放、内容丰富、精雕细刻、装饰华丽、色彩鲜艳,使砖雕、石雕、嵌瓷与陶塑、灰塑熔于一炉,成为南国古建筑的一支奇葩,为世人所称道,有“可代天工”之誉。岭南古建筑脊饰的发展也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包括影响脊饰内容的文化因素、生活方式与风俗、文化圈特征和地理经济因素等。

    • 浅述闽南粤东民间建筑装饰特点

      1988(21):33-34.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闽南粤东的民间建筑装饰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一个颇有特点的体系。民间匠师以他们特有的风格和手法,建造了为数颇丰的佛寺、道观和宅第等建筑。该地区的主要建筑风格和手法是:1.脊饰由实用性向纯意念性转化。2.哲理观对山墙处理手法的影响。3.砖、石、木雕工艺的“晕轮效应”。从这几个方面已明显表明其装饰手法是灵活多变的,能较快地适应人们心理情感的发展变化,能够根据特定的心理需求去寻求更好表达特定意象的方式。

    • 避暑山庄的选址

      1988(21):35-36.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造园首在选址。选址得当,可以事半功倍。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地址要好,清洁卫生,有丘有壑,草地和树林相间”。避暑山庄之所以能够在造园史上独树一帜,选址得当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避暑山庄当时所以选择这块地方建造宫苑,除政治上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成就,已得到世人的公认,造园家相地择址的匠心,也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 >古建技术研究
    • 中国古代建筑防潮措施研究(三)

      1988(21):36-37.

      摘要 (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以木为架,以土为墙,而这两种材料都是易潮、畏潮之物,所以,古代建筑很注重防潮。在长期的营造房屋过程中,古代工匠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潮方法,不断改进完善,积淀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措施。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防潮措施比较系统,有城市和建筑群的选址以及地上地下的排水体系;也有防御天上雨雪、空气中潮气和地下湿气的具体构造。本文从建筑历史角度,总结出建筑防潮的一系列措施,并初步探讨了建筑防潮与建筑形式发展的促进与制约关系,用现代科技原理论证古代建筑防潮措施的科学性。

    • >传统建筑与园林的设计施工
    • 钓鱼台国宾馆贵宾楼改建设计

      1988(21):38-40.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钓鱼台贵宾楼坐落在钓鱼台国宾馆的中湖湖畔,1959年建,为国家十大工程之一。原建筑为黄墙红瓦西式建筑,由于建筑的使用功能、装修、设备、造型等方面不能适应今天接待国宾的要求,于1984年提出改建,1985年设计、1986年改建完成。成为我国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贵宾楼用地面积为1675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二层砖混结构,设有总统套间、随员客房共35间,及迎宾厅、候宾厅、会客厅、谈判厅、四季厅、大小餐厅及生活服务设施等。在建筑造型上摹仿我国清式建筑风格,与馆内园林相协调,格调富丽堂皇,设备现代化。主体结构保留了原砖混结构体系,主要房间的承重墙用钢筋网抹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及加强构件连接等措施,以增强其抗震性能;扩建的北大门、迎宾厅、会客厅、大餐厅、总统套间等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大屋顶及庭院的廊、亭采用木结构。重新安装采暖、空调、上下水、卫生洁具、热水、煤气、照明、电视、通讯、消防警示等设施。室内装饰按照各厅的功能,对墙面、地面、天花(顶棚)进行现代化的装饰,突出富丽堂皇、高雅华贵,显示迎宾馆的特色。庭院绿化,白墙灰瓦、花瓦透窗、游廊小亭、堆叠山石、人工瀑布、流水小溪及翠竹花木等,使庭院绿化与建筑相辉映。改建方案的宗旨是以现代技术、材料、设备为基础,满足贵宾的使用要求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造就一个优美的建筑空间,塑造中国古典建筑的形象,为贵宾创造高贵、舒适的活动和生活环境。

    • “纪念中扎友谊的圣地”——恩塞莱中国古建筑园林

      1988(21):41-44.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和扎伊尔是友好国家。1985年5月,中国专家正式接受邀请并进行了考察。同年八月,在进行实地考察之后,我们提出了建造园林的方案,拟定了总体规划、总平面布置和各组成部分的初步设计图。1985年北京市住宅建设总公司设计所和北京古建园林设计室共同完成了施工图的技术设计。1986年4月,北京市第五住宅建筑公司和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联合施工,于1987年5月竣工。这是出现在非洲大陆上的第一座中国古建筑园林。整体设计综合考虑了园林规模和位置,总平面布置以及建筑形式和装修特色。园林的施工方面采用了国内和国外相结合的方法,从材料方面、技术工人方面解决了一些列问题。该项目建成后,受到了扎伊尔及其他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参观的人源源不断,都对中国古建筑艺术的水平赞叹不已。

    • >古建园林艺术研究
    • “样式雷”家传有关古建筑口诀的秘籍(二)

      1988(21):45-46.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解放前“样式雷”烫样等相关物品,其中一件为雷氏家传珍品,即手抄本建筑口诀的秘籍一册。该抄本系诗体骈文,便于记忆。该口诀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是研究清代古建筑技术做法和算法等的珍贵资料,口诀抄本起到了传承的作用。为了古为今用,现择录其中一部分,以供古建工作者参考。

    • >古建历史文献介绍
    • 晋城城关古桥梁——景德桥、景忠桥、晋南桥

      1988(21):47-51转60.

      摘要 (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晋城在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丹河流域。晋城的城防建筑,至清乾隆、光绪间仍不断继修补筑,城周设防保存完好。现今古城虽已毁圮,但仍有残垣遗迹、沙河水道可资稽考。现存于晋城市西门外的景德桥、东门外的景忠桥和南门外的晋南桥就是在特定的历史和地理条件下,为了适应城内外交通的需要建造而成的。通过对晋城城外的这三座古桥实地调查,来研究分析三座古桥的兴修历史、结构特点和技术成就。

    • >古建文物集锦
    • 绍兴吕府

      1988(21):52-56.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吕府在绍兴城西北,东起原万安桥,西至谢公桥;南从新河弄起,北至大有仓;东西长167米,南北宽119米,计29.8亩,是江南少见的大型住宅建筑群。吕府布局合理,外观庄重,结构简洁,取材硕大,作法刻板,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明代中期官式做法的住宅建筑群。本文就吕府平面、外观、结构与装饰分项介绍。

    • 日本的枯山水(二)

      1988(21):57-60.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世界庭园史中,日本庭园占有重要的一页,尤其在战后更是引起了造园界以外,包括美术、雕刻、建筑等各界的注目。枯山水最早亦称唐山水,又称干山水、干泉水,指不用水而再现田园风景的庭园。代表性的枯山水庭园都集中在京都地区。慈照寺以白砂为中心的创作手法,大大地促进了枯山水庭园的发展,此后也陆续出现了更多具有“枯山水”特征的庭园。

    • 从“燕京八景”说起

      1988(21):61-61.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燕京八景”是首都北京的著名风景点。燕京八景的名称和顺序,历代稍有不同。乾隆年间所定的八景,由乾隆皇帝书碑,分别立于八景所在之处。燕京八景命名的由来,是根据春、夏、秋、冬,朝、夕、水、火而来的,是概括性很强的构思。“燕京八景”包括“琼岛春荫”、“居庸叠翠”、“太液秋风”、“西山晴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玉泉趵突”“蓟门烟树”。

    • 评《清闲供、小蓬莱》

      1988(21):62-62.

      摘要 (4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论著,现在常见的有计成的《园冶》、李笠翁的《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以及明人程荩臣的《清闲供》书中的《小蓬莱》共三种,其余零星散见于古人笔记的不计。《清闲供》一书,计有不同内容的短篇十四篇,《小蓬莱》谈造园艺术,只是书中的一项内容,全文短。《清闲供》毫无现实的积极意义,经过时代的淘汰更失去其效用,成为了糟粕。

    • 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审议会议在北京召开

      1988(21):63-63.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设部房地产司于1988年11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了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北方部分)(以下简称《标准》)审议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天津、上海、长春、沈阳、太原、扬州、苏州、西安、哈尔滨等十几个城市房地产、文物、园林管理部门和古建筑修建公司的古建筑专家、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会议还邀请了故宫博物院、建设部住宅管理与经济技术标准管理单位的有关同志。建设部房地产司刘洵蕃副司长、郑吉荣处长和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周洪臻局长到会指导并讲了话。大会经过历时三天的讨论,达到了预定目的。这次会议,是我国古建修建工作中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讨论会,它对于《标准》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并为在全国推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古建文物集锦
    • 新建北京图书馆的两株古银杏树

      1988(21):64-64.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北京图书馆,院内矗立着两株参天的古银杏树,树干直径约1.5米,树龄约有五、六百年。两株树种植的缘由如下所述。元代,从白石桥往西约一华里处的镇国寺,明代改建为万寿寺,《帝京景物略》称此处为白石庄,有万驸马园。园内花木繁茂,以牡丹著称。清初,改为王爷坟,墓冢高筑,神道上有石人、石马,陵墓区内龟砆石碑树立,是清顺治皇帝之叔济尔哈朗郑亲王的陵墓,入口处便有这两株古树。两株参天古树在设计时作为园林设计的一部分,周围布置假山石蹬、曲径、花坛,使之成了一处景观。在北京图书馆新建施工中重点保护,工程竣工验收时,这两株古树,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