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18):3-6转7.
摘要:中国琉璃业有悠久的历史,琉璃生产遍及祖国南北,琉璃瓦件和建筑饰物丰富多采,风格各异。本文就我国古代建筑琉璃技术的发展、明清屋面琉璃瓦件的形状与规格、琉璃瓦屋面(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的构造、屋面琉璃工程的操作工艺及琉璃构筑物(影壁、牌楼等)的构造与施工要点作较系统的介绍。
1988(18):7-11.
摘要:古建筑基础灰土技术的推广、普及时期是在明代,成熟完善时期是在清代。土作技术的流传一直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本文试对明、清时期的灰土技术的原理进行探讨,并将简要介绍土作的灰土分类及一般概念、土作常用工具、灰土作法、灰土强度及其原理的探讨和其他做法。
1988(18):12-16.
摘要:亭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亭本是供人休息的建筑,还是一种重要的点景建筑。亭的种类很多,以造型分,可分为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亭、扇面、卷书、天圆地方等。各种形式中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还有各种组合式亭。仅以北方现存亭子形式粗略统计,就有四五十种之多。本文对各种六角亭的基本构造和技术要点进行简述。
1988(18):17-18转21.
摘要:福禄宫位于湖南长沙市城西区,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解放后,福禄宫因未及时修理维护,朽损情况严重,1983年底被拆毁。通过对残留木制装修构件拼凑,推算出该建筑的蝼蜂窠部分测绘图。福禄宫蝼蜂窠类似于北方斗栱中的平身科,是一种装饰性构件。福禄宫的昂嘴采用翼龙飞凤交错排列的形式,部分昂嘴端部另加雕饰花板。蝼蜂窠采用层层叠置出踩的形式,其表面只施以桐油或光油等透明涂料,未施其它色漆及彩绘。
1988(18):19-21.
摘要:对于皇家陵寝工程而言,地下建筑的营建无疑是重中之重。以已经发掘且最具代表性的裕陵地宫为例,通过细致勘察各券顶“龙门券”的弹墨痕迹以及券石错位安装情况,结合《销算黄册》等宫廷档案,推算作图,得出地宫券石采用样券坑预制的重要结论,不仅在陵寝建筑研究中取得突破,也填补了清代官式石作研究的一大空白。本文不局限于学术成果的推进,还在于对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的揭示,即借助工程籍本中对营建工程设计、施工、工料核算等方面的全方位记录,经过数据推演,发现各结构做法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推算作图的方式解读建筑形制、结构构造以及特有名词,实现“以算求样”的方法创新。
1988(18):22-23.
摘要:椽头彩画是建筑彩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古代建筑的椽头彩画,图案丰富多彩,做法也多种多样。它们要与不同等级的大木彩画相配运用。本文对各种椽头彩画纹样、色彩、做法以及与不同等级大木彩画相配运用的规则简略介绍。
1988(18):24-26.
摘要:寂鉴寺,位于江苏吴县藏书乡介华山天池坞内。寺内外的三座石屋,是全国仅存的元代石构仿木建筑,在我国建筑、雕刻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寂鉴寺石屋及造像雕刻遗存,为研究元代艺术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1988(18):27-35.
摘要:艺圃园林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文衙弄五号。艺圃自建园以来,历经朝代变迁,损毁极为严重。1982~1984年对该文物建筑进行了修复。通过查阅文献和历史照片,以及对现场的勘察,明确了该建筑形制为明式。根据这些信息最终确定了具有明末清初建筑特色的修复方案。在严格按照修复方案完成修复后的艺圃园林,保存了建园初期的规制,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1988(18):36-44.
摘要:北海小西天观音殿坐落在北海公园西岸与五龙亭相邻、建于清乾隆年代(约1775年),为四角攒尖重檐方亭。由于大殿破损严重,必须挑顶重修。经过前期勘察,找准破损部位,制定翻修工程中合理的脚手架工程、起重工程施工方案,并具体讲述了各种脚手架的搭设方法。
1988(18):45-46.
摘要:澹泊敬诚殿是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内主要大殿,初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翻修改用楠木,俗称楠木殿。由于年久失修及人为破坏,楠木殿台基残坏严重,1986年整修台基。整修采取不落架的施工方法更换了40件柱顶石,并重铺了全部大理石地面。本文重点介绍更换柱顶石的全部施工方法。
1988(18):47-48转49.
摘要:湖南湘乡云门寺现存前殿、大雄宝殿和观音阁等建筑。1982年决定重修以恢复其原貌。本次修复设计可借鉴的资料很少,最终确定的修复设计方案为前殿承重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外观上力求恢复原有旧貌。
1988(18):49-50.
摘要:环氧树脂粘接剂,在抗压,抗拉、抗剪等性能方面都超过传统粘接材料。为了得到环氧树脂在自然气候下老化的科学数据,将五台县佛光寺和介休县后土庙设为观测点。分别经过10年和5年的观测。观测构件均没有发现环氧树脂龟裂、松脆等老化现象,粘接处也没出现碱化和分离现象。这说明环氧树脂粘接剂,在抗压,抗拉、抗剪等性能方面都超过传统粘接材料。
1988(18):51-52.
摘要: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内戒坛的整个木结构为为清代乾隆时期的建筑。因牮杆糟朽,整个建筑向东南歪扭,角梁、檐椽、柱根都有程度不同的糟朽,已构成危险建筑物。1978年对戒坛整体梁架进行了拨正加固。本文详细介绍整理梁架拨正的施工方法。
1988(18):53-55转56.
摘要: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的主要特征,彩画的技艺更是历史悠久,其建筑艺术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的。建筑色彩与彩画起源于材料防护和建筑审美双重因素。根据清代圆明园工册所用过及现在所通用的颜料,建筑彩画上近代常用的颜料包括矿物质,植物颜料及无机颜料。
1988(18):59-61.
摘要:我国古典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的框架体系。随着人们对内部空间扩大的要求,老一辈建筑师创造了“减柱造”的方法。兰州是我国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区,当地人在扩大建筑物内部大空间的方法上,创造了三种未见于文献的“减柱造”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