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琉璃业有悠久的历史,琉璃生产遍及祖国南北,琉璃瓦件和建筑饰物丰富多采,风格各异。本文就我国古代建筑琉璃技术的发展、明清屋面琉璃瓦件的形状与规格、琉璃瓦屋面(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的构造、屋面琉璃工程的操作工艺及琉璃构筑物(影壁、牌楼等)的构造与施工要点作较系统的介绍。
摘要:中国古建筑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歇山式建筑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建筑形式。歇山建筑具有固定的形象特征,但构成这种外形的内部构架却有许多特殊的处理方法,因而形成了多种构造形式。这些不同的构造与建筑物自身的柱网分布有直接关系,也与建筑的功能要求及檩架分配有一定关系。从建筑物的不同功能要求出发,通过分析不同的柱网分布及檩架分配,对歇山建筑山面常见的构造形式进行以下粗略的研究和分析,从中寻求其中的规律性。
摘要:所谓八卦线,实际上就是在原木的两个端面上作出相对应的圆外切十六边相等的图形。前辈的匠师们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放八卦线的以方求圆法,比现代的几何作图法还简单易行。并把这方法和作图时参数归纳成为口诀,以传留后世。
摘要:中国古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个颇为独特的体系,屋顶作为中国古建筑中一个最为独特的组成部分,其形式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并以之组成无数复杂的形体。在屋顶的细部处理上,则采用了诸如举折,出翘、起翘、生起、推山、收山等多种做法,使之既能满足功能需要,又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构造上则采用了各式各样极富装饰性的方法,给人以眼花缭乱,无章可循的印象。本文仅就庑殿屋顶的推山方法予以论述。
摘要:任何一座古建筑都可以从建筑物上追溯许多往事。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点,同时建筑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建筑的发展,增进了各国的友谊,各国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我们应坚决反对建筑的简单化、一律化,提倡多样化、民族化。
摘要:“金琢墨石碾玉”是旋子彩画等级最高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具有图案造型和做法特点突出,整组效果华丽等特点。它的所有线条均需进行沥粉贴金工艺,每一笔均需要按金、白、浅、深几个层次进行退晕,显得非常精致。
摘要:通过中山公园愉园游廊作为实例,具体介绍了丈尺作法,大木、装修作法以及瓦作、石作、油漆彩画作用料和做法。同时采用图表形式进行了详细说明。
摘要:临汾,古为尧都所在地,史称平阳,隋代始称临汾。至今,它一直是山西南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平阳城池之建,几经变迁,现在城址盖为初唐所置。明初依旧城重筑,清代又予补修。城内大中楼一座,俗称鼓楼,面向四条大街,它是古平阳的象征,也是临汾城池的标志。1948年解放前夕,国民党军官守城之时将其拆毁。 1984年市委、市政府计划修复。根据现存台基、照片,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和长者们的记忆,制成修复设计方案。
摘要:法海寺为公元1439年由宦官集资所创建,现今法海寺仅存天王殿台基一座。天王殿复建设计构思采用明代建筑的风格。歇山顶屋顶,坡度和檐口起翘基本上依照清式规定。采用明式斗栱,彩画为明式雅伍墨旋子彩画,瓦顶用削割瓦加黄琉璃剪边作法。
摘要:园林是把自然美、人工美、为提供生活便利所建造的各种构筑物以及人文景观这四者密切融汇起来的产物。本文介绍了从战国时代到民国时期北京地区园林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介绍了北京地区园林的久远历史与深厚内容的全面的概念。
摘要:避暑山庄之所以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上能够独树一帜,园林用水之妙,是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山庄的园林用水主要有三方面:一、引武烈水入园和疏泉导流。二、丰富多采的艺术形式,如湖沼、溪流、瀑布。三、水景的创造。
摘要: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代,后经历大火以及明清两代的多次重建与扩建,天安门已呈现尊贵豪华、庄严雄伟的建筑形象。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在元代已形成基本雏形,明初随着北京城垣的改建,广场南移并加以扩大。天安门和广场见证了中国从元朝到新中国成立几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新的功能需要,天安门城楼和广场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改建,逐渐恢复了昔日的庄严雄伟面貌。
摘要:日本桂离宫在日本建筑史、造园史以至文化艺术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日本的超国宝级文物。为了使桂离宫能长远流传,日本总理府宫内厅从1976年到1982年花费了六年的时间对桂离宫御殿进行了大修,大修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原状”。桂离宫的庭园属于典型的江户时代迴游式庭园,在大修之前,对御殿的全面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其中包括建筑物情况调查、建筑材料调查、病害的调查和装修情况调查等内容。修缮过程中,为了保存其原有风貌,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做了很多研究,整个修复工作取得了比较完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