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6):2-9.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向高层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由土累筑,土上架木;二、在土石基上,纯然用木架构;三、以砖石砌筑。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木构为主要潮流,则前面的两个阶段,恰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向高层发展的尝试性阶段,研究这一发展过程的大致情况及其衰落的原因,探讨这一过程对于古代木构建筑发展的主要影响,对于认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1985(6):9-9.
摘要:偶然发现一张1931年的《申报图画周刊》,报导了中国营造学会与北京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圆明园文献遗物展览”。展出仅两天,参观者数千人,可见中国人民对圆明园感情之深。
1985(6):10-13.
摘要:修建瓦屋面的几种专用脚手架,包括坡屋面支杆架子、檐头护身栏、脊根夹漏盘、脊根扶手盘、庑殿岔脊铺错台踏脚板、排山架子、正吻吊装架子。本文介绍了这几种脚手架的搭设方式和使用部位。
1985(6):28-30.
摘要:上海市郊的松江斜塔,建造年代早于闻名世界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度超过比萨斜塔,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松江天马山护珠塔建于公元1079年,塔体为砖木混合结构,七层楼阁形外廓,八角形平面。塔基由砖石混砌相当坚固,塔身用青砖砌筑。因清代乾隆年间遭受大火,开始倾斜。修缮加固采用“围、撑、修”的方案。
1985(6):31-32.
摘要:雕花楼坐落在苏州以西的吴县东山镇,门楼上层雕刻“八仙上寿图”,寓意为“寿”,中层雕刻十只梅花鹿,寓意在“禄”,下层雕刻“郭子仪八十拜寿”,寓意为“福”。雕花楼采用第三层缩进两檩之法,厅堂装缀手法,令人赞叹不已。整个大楼里备有红木雕刻家俱六百余件,并配有名人书画、祭红、树石。堪称是我国近代史上古建艺术的罕世珍品。
1985(6):32-32.
摘要:清式烟琢墨石碾玉彩画等级排在金琢墨石碾玉之后,排在金线大点金之前。烟琢墨石碾玉彩画总的规则和部位名称与金线大点金相似。不同之处是烟琢墨石碾玉彩画的各路旋子瓣在拘黑、吃小晕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层晕色。
1985(6):42-49.
摘要:摩尼殿坐落在隆兴寺中轴线的前半部,建于北宋皇祐四年,元、明、清均进行过维修。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自1977年至1980年,摩尼殿进行了落架大修。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根据勘察结果,制定了摩尼殿的修缮方案。并严格按照恢复原状,保持现状和整旧如旧,尽量保持原构件等修缮原则进行修缮。
1985(6):50-51.
摘要:摩尼殿修缮施工中,古建油饰工程分为三道工序:清理底层,斩砍见木,去掉残存的旧地仗;地仗处理,做木材面与油饰面之间的砖灰垫层,摩尼殿采用的是一麻五灰做法;表面油饰。本文记录了修缮施工中油活操作全过程及材料配合比。
1985(6):52-52.
摘要:雕刻是建筑装饰的重要手段。古建中的木雕刻由于木材的特点与其它材料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注意它与其它雕刻不同的一些特点。古建木雕刻的基本要求,一是图样优美,二是空间布局均匀,三是雕刻部位牵连牢固。